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红楼梦薛宝琴精选好句23句

1、勉强算远亲的关系,二人有关系皆因薛宝钗,宝琴是宝钗的堂妹,是宝钗叔叔的女儿,而贾宝玉是宝钗的表弟,是宝钗姨妈的女儿。薛宝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非常喜欢的人物,长相漂亮,才华横溢,来到贾府受到包括贾母的喜爱和善待,甚至要把她说给宝玉,宝玉也很喜欢她,但是就是一种他对其她出众女孩子的欣赏,并无其他。

2、红楼梦中,薛宝琴虽然见多识广,美貌如花,文采出众,但她不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中人物之一,所以曹雪芹没有给写她判词。

3、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写给自己的判词。不在梅边在柳边,

4、有宝琴立雪

5、作者赋予了她以丰神灵秀之姿、惊人清丽之容、聪颖敏捷之才,使她几乎成了红楼世界的第一完人,可以说,在她身上寄予了作者对“小才微善”的“异样女子”才华、纯洁、美貌、青春的爱慕与敬重,寄予了作者的理想。宝琴和钗黛、探春等人相比,品性更为超然、纯真。

6、宝琴的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爱动,知性大度,聪彗灵敏。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是温柔随和,知书识礼。

7、薛宝琴,《红楼梦》中皇商之女,小时跟父亲跑过不少地方。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蝌的胞妹,薛蟠,薛宝钗的堂妹。

8、才情: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书中竭力表现她的才华横溢,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她与宝钗、黛玉共战湘云,妙句迭出,从容自如;后来吟红梅花诗,技压李纹、岫烟;第七十回众人填柳絮词,惟独她那首《西江月》声调壮美;尤其是第51回,她一人独作怀古诗十首,以跟着父亲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还各隐一件物品,虽然历代“红学”家对这十件物品的谜底始终未能达成共识,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这十首“新编怀古诗”又暗示着书中十位女子的命运,只是它们分别是在暗示谁的命运?倘是暗示“金陵十二钗正册”诸钗的命运,那怎么又仅有十首?……不管怎么说,这十首诗的出现使这一人物在全书中的份量大增,是显而易见的。更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借薛姨妈的话介绍她说:“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所以她的见多识广,其实远在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何一钗之上!她八岁时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还接触过真真国的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的洋女子,甚至还藏得有那女子的墨宝,书中并写到她向宝玉及黛、钗、湘等凭记忆念出了一首那真真国美人所写的五律诗。(“西海沿子”可能指里海边上,“真真国”可能指现译为车臣的地区,将另撰文探讨。)

9、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10、宝琴所作《咏红梅花》诗的全文如下:“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11、薛宝琴性格内敛,长得十分美貌,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十足的才女,深受所有人的喜爱,是小说中近乎完美的女子。

12、她长得十分美貌,贾母甚是喜爱,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曾欲把她说给贾宝玉为妻。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她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在大观园里曾作《怀古绝句十首》。后嫁都中梅翰林之子。她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她的美艳与纯真和邢岫烟的内敛与清高、李纹、李琦的超脱与淡然截然不同,十分耀眼。

13、宝琴刚到贾府不久就下了一场大雪,她穿着贾母给的凫靥裘,作完诗去弄梅花。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贾母喜得忙笑道:“你们瞧,这雪坡上配上她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

14、《红楼梦》中说在某个冬日,贾母在雪中赏梅,远远看到薛宝琴站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穿着凫裘,后面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贾母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还要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红楼梦》小说广泛流传后,薛宝琴踏雪寻梅成了许多画家和诗人热衷的题材。贾母本来想将宝琴许配给贾宝玉,可惜她早已许配给梅翰林之子。

15、薛宝琴和贾宝玉是表兄妹关系

16、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有学者认为是她的自判。

17、《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描述了薛宝琴得“花”字咏红梅花的情景:“一面说一面大家看梅花。原来这支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赞。谁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

18、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19、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贾宝玉是薛宝钗的表弟,他俩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20、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爱动

21、薛宝琴在红楼梦的女性群像中,美貌出众,才华横溢,但是并没有她的任何判词。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没有她,副册曹雪芹只写了香菱,又副册则只写了袭人晴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中,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22、人物相关

23、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上一篇上一篇:描写雪的片段优选5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