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龙兴寺,位于 四川省彭州市,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以下是关于彭州龙兴寺的简介:
历史沿革
东晋义熙年间:彭州龙兴寺最初建立,初名大空寺。
唐武则天时期:天授元年(690年),大空寺改名为大云寺。神龙元年(705年),大云寺改为中兴寺。神龙三年(705年),各地的中兴寺统一改为龙兴寺。
唐玄宗时期: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彭州龙兴寺之名正式确定。
唐武宗时期:会昌五年(845年),龙兴寺被废为闲地。次年,宣宗继位后,龙兴寺得到恢复。
近现代:20世纪40年代,龙兴寺占地80余亩,有主体建筑天王、大佛、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是一组完整的佛寺建筑群。
建筑布局
主体建筑:包括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均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布局规整,风格古朴。
附属建筑:包括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五观堂等,共150余间。
其他设施:龙兴寺塔(舍利宝塔)位于寺内正前方,是中国仅存的19座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塔之一,也是东南亚最高佛塔。
文化价值
佛教文物:清末缅甸国王赠送的玉佛、印度国王送的舍利子《贝叶》、日本国赠送的大藏经等。
历史碑刻:有北宋时期苏洵撰写的《彭州圆觉禅院记》、明代张贲的记事碑等。
名人题咏:寺内还有众多名人字画和题咏,如李湘石的“十方丛林”等。
现代状况
保护与研究:龙兴寺历经多次重建和修复,现已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保护和研究。
旅游开放:龙兴寺是川西平原上的一座著名古刹,吸引着大量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朝拜。
彭州龙兴寺不仅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佛教寺庙,也是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