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黄轸,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愚诚、张守正、冈本义一、今村长藏等。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他5岁在父亲私塾启蒙读书,8岁在萧举人的私塾读书,11岁师从退休翰林周笠櫵,1893年入城南书院,1898年调长沙湘水校经堂,复选调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黄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1903年,沙俄强占我国东北,黄兴与各留日学生组织一支“拒俄义勇队”,准备赴东北抗击沙俄,结果却遭到了清政府的极力阻止。这个时候,黄兴意识到,反帝必须反清,于是毅然放弃留学,回国开展反清革命。
1904年2月15日,黄兴在长沙创建革命团体华兴会并担任会长。1905年7月,黄兴与孙中山在日本相识,随后两人就革命团体和反清问题达成一致。当年8月20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总干事。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更是策动和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1908年,黄兴率中华国民军南路军200余人在广西钦廉上思一带,相继与2万余清军鏖战40多天,以少胜多,七战七捷,威名大震。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身先士卒,亲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清廷两广总督府,虽被枪弹击中右手食指中指,仍坚持战斗,最终因敌众我寡,起义失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10月28日抵达武昌,11月3日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在黄兴指挥下,起义军在汉口、汉阳与清军血战,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赢得了时间。
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