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养老金的计算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以下是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
基础养老金 = \frac{(P + P \times i)}{2} \times n \times 1\%
\]
其中:
\( P \) 是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i \) 是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i = \frac{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社会平均工资}
\]
\( n \) 是本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
例如,如果某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历年缴费指数平均值为0.6(即个人工资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的60%),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则基础养老金计算为:
\[
基础养老金 = 6000 \times (1 + 0.6) \div 2 \times 15 \times 1\% = 720 \text{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
其中,个人账户储存额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个人缴费(费率8%)及其利息;计发月数根据平均寿命计算,50岁退休按195个月,55岁退休按170个月,60岁退休按139个月。
例如,如果某人60岁退休,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28000元,则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为: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128000}{139} = 920.86 \text{元}
\]
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针对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和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计算公式为:
\[
过渡性养老金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times 视同缴费年限 \times 过渡系数
\]
过渡系数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常在1%至1.4%之间。
综合示例
假设某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历年缴费指数平均值为0.6,累计缴费年限为30年,个人账户储存额为128000元,上海去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每月为12696元。则:
基础养老金为:
\[
基础养老金 = \frac{(12696 + 12696 \times 0.6)}{2} \times 30 \times 1\% = 3174 \text{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为: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128000}{139} = 920.86 \text{元}
\]
过渡性养老金(假设过渡系数为1.2%):
\[
过渡性养老金 = 12696 \times (1 + 0.6) \times 1.2 \times 10 = 2023.68 \text{元}
\]
最终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为:
\[
3174 + 920.86 + 2023.68 = 6118.54 \text{元}
\]
建议
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确保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保障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了解缴费指数:个人缴费指数反映了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薪酬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对关系,尽量选择较高的缴费指数。
选择合适的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即使缴费基数较低,延长缴费年限也能显著提升退休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