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中前两句写所见。“春眠不觉晓”说明春天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啼叫声。“夜来风雨声”则回忆了昨夜的风雨声。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由鸟鸣声联想到昨夜的风雨声,由风雨声又想到可能花落不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中前两句写所见。“空山不见人”写山中空寂无人,只听到远处传来的人语声,却看不见人影。“返景入深林”则描绘了夕阳余晖射入深林的景象,青苔上闪烁着夕阳的余晖。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由深林中的光影联想到山中的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中前两句写所见。“红豆生南国”写红豆生长在南方,“春来发几枝”则描绘了春天红豆发芽的景象。后两句是诗人的情感表达,希望对方能够多采摘一些红豆,因为红豆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诗人通过对红豆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这些古诗都符合每一行有四个字,且写有五句的格式,并且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希望这些例子能够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