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在安定的环境中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具有居安思危的思想。
李隆基:
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时刻在忧患中积聚力量,最终成功,展现了居安思危的精神。
魏绛: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劝晋悼公在享受安乐时,要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提出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建议,晋悼公采纳了他的意见。
孙叔敖:
在担任楚国的令尹后,意识到地位越高,处事越要小心谨慎,于是整理好衣帽接见了一个穿着麻布丧衣的老人,听取了他的意见。
魏征:
在《全唐文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人君应该居安思危,不要只图享乐,要戒奢以俭。
尉迟敬德: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庆善宫宴会上,因座次问题发怒,事后被李世民训诫,意识到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时刻警惕可能的危险。
鸟窠道林禅师:
对白居易说:“你身处官场,众人逐利如干柴遇烈火,自性常常被欲利所淹没,这难道不危险吗?”提醒白居易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潜在的危险。
这些事例都强调了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保持警惕和谨慎,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