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故事摘抄如下:
理发故事
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时,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见他衣着简朴,以为他没几个钱,便草率地给他理发。鲁迅理发后,掏出一大把钱支付,远超应付金额。过了一段时间,鲁迅再次理发,理发师态度变得十分恭敬,仔细打理他的发型,并询问他的意见。鲁迅满意后,却认真地一个一个数钱支付,不多给一个铜板。理发师感到困惑,鲁迅解释说:“上次你随便剪,我就随便给;这次你认真剪,我就认真给。”理发师听后非常惭愧,并向鲁迅道歉。
演讲轶事
鲁迅在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赢得掌声和笑声。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同学因看到攻击他的文章而感到不平,鲁迅则幽默地回应:“有人说我是来抢饭碗的,但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这番话引发会场上的笑声。
爱书情结
鲁迅从小热爱读书,他购置了大量书籍,并且非常爱护图书。他有一个习惯,看书前会先洗手,书脏了会小心翼翼地清理。他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能够订书、补书。他不愿意轻易借书给别人,如果有人借书,他宁愿买一本新书给人。
弃医从文
鲁迅原本学矿路,再学医学,但最终选择弃医从文。他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例如,在写作《阿Q正传》时,他为了写好阿Q赌钱的一段,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观察和请人表演。
对对联
鲁迅少年时代在上私塾时,塾师寿镜吾出了一个上联“独角兽”,鲁迅对出“比目鱼”,得到老师的赞赏,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都有数的含义,恰到好处。
辣椒驱寒
鲁迅小时候,因为认真学习,常常用辣椒来驱寒。这个故事体现了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鲁迅的幽默和智慧,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