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的妻子是 江冬秀(1890年-1975年),女,安徽旌德县江村人,著名学者与文学大师胡适之妻。江冬秀家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其舅母是胡适的姑婆。江冬秀与胡适的婚姻未征得胡适的同意,就由两家老太太所定。她从小受封建礼教影响,但并不像其他小脚女人那样羞怯、胆小、深居简出。她性格泼辣,有魄力,有才干,遇事能决断,而且幽默。
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是由胡适母亲冯顺弟一手包办的。在胡适13岁时,随同父异母哥哥到上海读书,临行前他的母亲为他订了婚。未婚妻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家的小脚千金江冬秀。1908年7月,已在上海“作新民”的胡适写信给母亲,拒绝回家完婚,语气悲愤,信中有言“男手颤欲哭,不能再书矣……”,末尾再署“儿子嗣穈饮泣书”。从订婚到结婚的15年间,胡适与江冬秀从未见过面,但有通信。顺从、抗拒,遐想、疑虑、矛盾、随缘,他在种种错综复杂的情绪里徘徊,终因“不忍伤几个人的心”,没有推翻这门婚事。他深深懂得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1934年诗人梁宗岱与发妻离婚事件中,他就始终站在女性一方。他要江冬秀放足,要她读书识字并给自己回信,期待“他年闺房之中,有执经问字之地,有伉俪而兼师友之乐”。但很快,他放弃了对江冬秀的文化要求。随着阅人历事,他认清了一件事:“女子能读书识字,固是好事。即不能,亦未必即是大缺陷。书中之学问,纸上之学问,不过人品百行之一,吾见有能读书作文而不能为良妻贤母者多矣。吾安敢妄为责备求全之念乎?”对于江冬秀拙朴的家书,他持鼓励态度。有一次,胡适在回信中道:“你这封信写得很好,我念了几段给钱端升、张子缨两位听,他们都说胡太太真能干,又有见识。你信上说,‘请你不要管我,我自己有主张。你大远的路,也管不来的。’他们听了都说这是很漂亮的白话信。”
长子:胡祖望,早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入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机械工程。毕业后服务于美国斯都德贝克汽车厂,后担任中国航空公司的工程师、台湾驻美国机构经济参事等。
女儿:胡素斐,早夭。
次子:胡思杜,1949年选择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争。后于1957年反右派中自杀身亡,遗体不予保留。胡适墓旁有其衣冠冢。
孙子:胡复,是胡祖望与曾淑昭之子,生于1955年,名字为胡适所取,为收复中华,复兴中华之意,197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