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年生活
莎士比亚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和古典文学。
13岁时因家道中落而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
戏剧创作初期
26岁时,莎士比亚开始戏剧创作,在约1590~1612年的二十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早期(1590—1600)主要创作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创作风格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有《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理查三世》等。
戏剧创作中期
1601—1607年主要创作悲剧,是莎士比亚文艺思想成熟、艺术上达到高峰的时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自己最重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戏剧创作晚期
1608—1613年,莎士比亚的创作由悲剧转向传奇剧,作品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等。
晚年与逝世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离开伦敦重返家乡,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直至去世。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他通过戏剧和诗歌展现了广泛的人文主义思想,创造了众多经典角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广受欢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演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