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写作背景如下:
作者与邓稼先的关系
杨振宁与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并且在美国留学期间也是同学。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50年,杨振宁曾形容这种关系“亲如兄弟”。
邓稼先的逝世
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于1986年7月29日逝世,享年62岁。他的逝世对杨振宁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因此他决定写这篇文章来缅怀好友。
写作时间与动机
文章写于1993年7月29日,即邓稼先逝世七周年。杨振宁选择这个时间点发表文章,既是对好友的纪念,也是对邓稼先一生贡献的肯定。
文章内容与风格
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结合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和与邓稼先的深厚友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撰写了这篇回忆录。文章不仅是对邓稼先个人的评述,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对两位原子弹设计领导人(中国和美国)进行了比较。
邓稼先的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是文章的重要素材。
综上所述,《邓稼先》的写作背景主要是为了纪念邓稼先的逝世,表达杨振宁对他深厚友情和对其科技贡献的崇高敬意,同时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