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时代背景是 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中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时期。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抗日战争时期:
邓稼先少年时期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他曾在北平志成中学和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就读,并于1941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昆明,他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并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国共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稼先回到北平,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他决定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1947年,他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
回国后:
邓稼先回国后进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8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从此,他的名字不再出现于公开场合和公开出版物上,而成为国家机密。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设计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使中国的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结起来,邓稼先的时代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国家危难的时刻,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