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处理的成语
1、事后弥补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意思是抵消已受到的损害或损失,通过给予形式上的补偿而达到的。弥补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补偿,包括物质方面、金钱方面、情感方面或者服务方面的补偿。
2、[反义]百思不解
3、斩:砍头
4、[例句]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
5、[近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6、解释:图:设法。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7、解释: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
8、yíng rèn ér jiě
9、[近义]易如反掌
10、[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11、[辨形]刃;不能写作“醱”。
12、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是事前无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的人。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谑语,讽刺那些自作聪明放马后炮的人。诸葛亮是未卜先知,他们是过后方知,所以称为事后诸葛亮。
13、对于事后诸葛亮按成语解释:就是事前无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的人。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14、迎刃而解
15、座无虚席:没有空着的座位,一般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16、先主旣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羣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17、就是指事情过后再进行补偿。
18、[释义]碰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处理;问题容易解决。
19、[辨析]~和举一反三;都比喻只要了解某方面的事物;就能类推懂得同类的其他事物;有时可连用。但~偏重在“旁通”;指能对同类事物互相贯通;“举一反三”;偏重在“反三”;指从懂得一点类推而知其它;而不限于同类。
20、[例句]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要举一反三;~。
21、【解释】: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22、【拼音】:fàngmǎhòupào
23、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24、事情发生之后才给建议,这个三字成语马后炮
25、【成语】:放马后炮
26、感激涕零、感恩图报、感激不尽、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27、事不宜迟,秋后算账,再接再厉,千恩万谢。
28、成语解释
29、[语出]《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
30、奏:进,上,包括进言、上书、呈进财务等,通常指臣子对皇帝的报告。
事后处理的成语
31、[反义]一窍不通
32、事后诸葛亮,姗姗来迟
33、诸葛亮是能掐会算、未卜先知,而他们却是事情发生后才自称自己早就知道了,故很形象和贴切地称之为“事后诸葛亮。”
34、[用法]含褒义。多用于解决矛盾、困难、纠纷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35、感激涕零[gǎnjītìlíng]
36、事后当个诸葛亮也是可以的,就是事前自己没有弄明白,甚至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看法,没有说出来,事后弄明白了,也很好,最起码不是糊涂的人。我们现在最怕的,就是这种事前不说话,事后哇啦啦。最气人的是事前的决策者或者和决策者意见一样的人,也成了事后的诸葛亮,埋怨其别人来了。
37、[辨形]触;不能写作“处”。
38、感恩图报[gǎnēntúbào]
39、触类旁通
40、[结构]连动式。
41、【拼音代码】:fmhp
42、这句话对那些事前无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的人、爱放马后炮的人比如得很形象和精准,慢慢地人们就用“事后诸葛亮”来比喻、讽刺那些自作聪明放马后炮的人。
43、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44、出自向春的小说《煤城怒火》第二二章:原文是:“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45、成语:先斩后奏[xiānzhǎnhòuzòu]
46、先斩后奏,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zhǎnhòuzòu,意思是先把事情处理完,再向上级汇报,出自《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
47、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48、成语用法:
49、事情发生后:事后诸葛亮
50、事后诸葛亮,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hòuzhūgěliàng,意思是指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自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成语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51、译文:路旁老人回忆过去的事,相互激动得都流下了眼泪。
52、[正音]解;不能读作“jiè”。
53、【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54、[英译]Bamboo splits all the way down as soon as it touches the knife’s edge。
55、【举例造句】:切忌不要使问题成了堆,才来一个总结,放马后炮。★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的当前的阶级斗争》
56、chù lèi páng tōng
57、[正音]通;不能读作“tònɡ”。
58、[结构]偏正式。
59、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站的位置不同,看的角度不同,分析对待处理也就不同。就是站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角度出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意见和决策。如果从广义上来说,站在同一个位置,统一的时间,同一个角度,看法都应该差不多,为什么经常说英雄所见列通。就是对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时间,站在同一个角度,如有不同意见看法,当着决策人,表明自己的看法意见。
60、在现实生活中事后诸葛亮,事前他(她)不谈意见,不谈看法。一种是确实没有意见,和决策者看法意见一致,所以他没有意见。一种是他就根本没有动脑子,就没有想这些事。还有一种人,他的意见看法确实和决策者不同他也不谈,原因他也拿不准。就是那准了的人,也不谈。想当事后诸葛亮。
事后处理的成语
61、【近义词】:事后诸葛亮
62、出处应该是这段,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63、[用法]用在寻求知识和学习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
64、[语出]《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65、它旨在把当事人从遭受的损失中完全抵消出来,以表明某种责任或行为的不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