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有新鲜感的拟人句有哪些
1、这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根据要求我们可以把它改成这样一个拟人句:微风像一把无形的梳子,给婀娜多姿的杨柳仔细地梳理着它们那长长的发丝。
2、大青树下的小学,每天都迎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校园里的大青树仿佛是我们的守护者,它用它那高大的身躯,给予我们温暖的庇护。
3、按照题目要求,改写拟人句具体如下:
4、第四自然段以赞美的文字点题,以景物的描写结尾,意味深长。
5、这里把微风和杨柳都赋予了人的动作。微风吹拂我们说是轻轻抚摸,被微风吹动的杨柳枝条说成是欢快的舞动。舞动是人的动作,跳舞的动作。
6、有新鲜感,我们一般说桃花开,柳树绿,我们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桃花张开了笑脸,柳树换上了一件绿色的衣裳,这样的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那么常见,且运用女人的修辞手法是文章富有文采,令人称赞,然后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花和柳树的特点。会比普通的血很高很多,且具有新鲜感。
7、比喻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8、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如“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凤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句,表现出比较新鲜的连续风貌;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名称学生会比较陌生。
9、回答问题:拟人的手法就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让它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行为等等。本句可以这样改为,例如——微风吹拂着杨柳,她们扭动着腰肢,甩动着秀发,舞蹈起来。
10、那树叶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毛绒绒的树叶远观近瞧都是一道最美、最靓丽的风景,那一棵棵高大的树似一道围墙,如人画境美不胜收!
11、微风轻轻地撩着杨柳的秀发,散发出春天特有的气息。
12、扩展资料
13、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14、把原句子感谢成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读起来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15、回答:微风轻轻抚摸着杨柳欢快舞动的枝条。
16、春天,一个温暖而美丽的季节。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春天真美丽呀!
17、榕树的高大挺拨可为奇观,遮天蔽日炎热的夏季为人们撑起大伞,人们行走在绿萌如盖的榕树下,身心清爽舒适。
18、拟人句中出现的动作、神态、思想等必须是人所特有的。
19、吊芙蓉争奇斗艳开出一朵朵粉嫩的花朵,美丽极了。
20、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
21、拟人句是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行为特征,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的修辞格。
22、春雨浇灌着大地.于是,柳树绿了,桃花开了,小鸟欢唱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春天柳条变绿了,桃花开了,还长出了很多嫩芽,小草从松软的泥土里冒出来了。
23、课文共4个自然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24、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直白地说更生动形象,把简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比做人在说悄悄话交流一样,画面跃然纸上。写出了海底动物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5、比如有些贝壳自己不动,却能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一句话。把贝壳趴在轮船底下前进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表现出了作者对贝壳的喜爱之情,同时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新鲜感。
26、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这是一个拟人句,把动物比拟成人,赋予了人的感情,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海底动物安静不吵闹的性格特点,也进一步说明了海底的安静。
27、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来把海底动物发出声音说成在窃窃私语,既增加了趣味性,还有神秘性。
28、一颗颗榕树就像一点点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榕树的哪些特点?首先描写了榕树的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和大公无私的形象。给在树下乘凉的人们。遮住了太阳的照射。下雨天给人们遮住了风雨。描写了榕树雄壮的枝干。支撑了茂密的。树冠。虽然他不是伞。却和伞一样。的作用。
29、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的感情点题。
30、每当微风吹过,大青树的枝叶仿佛在轻轻地拍打着我们的肩膀,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它的树干像一双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提供支撑和依靠。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就像是它的孩子,它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茁壮成长。
三年级有新鲜感的拟人句有哪些
3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点点撑开的绿绒大伞,形象的描绘了榕树大树冠是圆形的树叶是茂密的特点,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又形象的突出了榕树枝繁叶茂的特点,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榕树的外形特点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可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