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古代时间划分

古代的时间划分主要依据天干地支系统,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具体时辰划分如下:

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对应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对应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对应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对应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对应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对应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对应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对应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对应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对应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对应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

人定,又名定昏等,对应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此外,古代还有更和点的概念,用于更细致地划分夜间时间: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一更:19:00 - 21:00

二更:21:00 - 23:00

三更:23:00 - 01:00

四更:01:00 - 03:00

五更:03:00 - 05:00

:一更分为五点,每点相当于现在的24分钟。

点一:19:00 - 19:24

点二:19:24 - 19:48

点三:19:48 - 20:12

点四:20:12 - 20:36

点五:20:36 - 21:00

这些划分方式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宗教活动和宫廷计时等方面。

上一篇上一篇:三九四九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