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时期编撰的医书包括:
《黄帝内经》: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是中医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文献之一。
《伤寒杂病论》:
由东汉名医张仲景编写,是我国的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对后世临床医学影响深远。
《金匮要略》:
同样是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的姊妹篇,主要涉及内科杂病的治疗。
《神农本草经》:
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记载了大量草药的药性、功效和使用方法,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难经》: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主要探讨中医脉象学和脏腑理论。
《脉经》:
由王叔和编写,是中医脉学的重要著作。
《针灸甲乙经》:
由皇甫谧编写,系统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
《肘后备急方》:
由葛洪编写,是一部实用的急救方书。
《诸病源候论》:
由巢元方编写,详细描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和症状。
《新修本草》:
由苏敬编写,是唐代的一部重要本草学著作,但在汉代也有其理论基础。
《外台秘要》:
由王焘编写,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著作,收录了大量的药方和治疗经验。
《四部医典》:
由元丹贡布编写,是藏医学的重要经典。
《太平圣惠方》:
是宋代的一部大型医学著作,但在汉代也有其理论基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由王惟一编写,详细描述了人体经络和腧穴的图谱。
这些医书在汉代及以后的医学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总结了当时的医学成就,还为后世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