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这句诗通过描绘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和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悲凉的秋意。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写景手法:
这句诗运用了夸张、对偶和以静衬动的修辞手法。其中,“无边”和“不尽”两个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落木和长江的壮阔景象,还传达出一种无尽、无穷的感觉,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落木的窸窣声和长江的汹涌波涛。
情感表达:
诗句中蕴含了诗人深沉的感伤和壮志未酬的悲哀。落叶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长江的滚滚东流则暗示着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效果:
这句诗被后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其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这一联,诗人将个人的身世之悲和抑郁不得志之苦融入悲凉的秋景之中,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沉郁顿挫,感人至深。
历史背景:
杜甫在写这首诗时,正身处夔州,一个长江之滨的荒凉之地。他的个人遭遇和时代背景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诗句中也不乏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综上所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秋景,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