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式长篇小说,首次见载于1940年9月1日的《星岛日报》。这部作品以萧红童年时代的记忆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东北小城呼兰(今属哈尔滨呼兰区)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以及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小说共七章,没有明确的主角人物和故事主轴,而是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展现了作者记忆中的家乡呼兰河城的单调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以及封建陋习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和心灵的摧残。
萧红通过这部作品,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回望,也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小说中的“呼兰河”并非真实存在的河流,而是指代萧红童年生活的小城及其周边的风土人情。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创作出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呼兰河传》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上,以其清新的北方边塞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剖析,刮起了一阵清新的风,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