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现行质量标准的产品,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废品:
无法修复或重新加工达到质量要求的产品。
返修品:
经过返工或特殊处理后仍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超差利用品:
虽然超过了规定的质量标准,但在特定条件下仍可使用的产品。
不良品:
经判断为不合格品的产品,即使经过返工或特采后也不能使用。
异常品:
在正常加工过程中发现的特性异常的产品,如设备异常停止时正在加工的产品。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包括:
标识: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标识,如使用色标、标签、文字或印记。
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时间、地点、产品批次等。
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定,并决定其处置方式,如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或报废。
隔离: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存放,防止误用或误装。
处理:根据处置方式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并监督实施。
通报: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并在必要时通知顾客。
不合格品的判定通常基于符合性判定和“处置方法”的判定。符合性判定是检查产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而“处置方法”的判定则是评估产品是否还具有使用价值。
企业必须确保所有不合格品不得出厂,这是防止误用或安装不合格产品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