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和磁通闭合原理。它由电磁铁和触点两部分组成。当电磁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铁芯会被磁化,产生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会吸引衔铁,进而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从而形成电路的连接。当线圈断电后,电磁铁失去磁性,弹簧力会使衔铁返回,动触点与静触点断开,从而切断电路。
具体来说,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通电过程:
当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时,线圈中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这个电磁力会吸引衔铁,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使衔铁吸向铁芯。随后,衔铁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使工作电路闭合,电动机开始工作。
断电过程:
当断开低压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时,线圈中的电流消失,电磁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此时,弹簧力会使衔铁返回原来的位置,动触点与静触点(常闭触点)断开,工作电路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电磁继电器可以用较小的电流或电压控制较大电流或较高的电压,实现电路的自动控制、安全保护和转换等功能。电磁继电器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