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生于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6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婴的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子春秋》。
晏婴在政治上主张节俭力行,能诤谏,主张计能定禄,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他认为儒者所倡导的礼制迂腐繁琐,不可导民;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和祈福禳灾。晏婴曾进言,用两个桃子的计谋,杀死了三位猛将,这就是历史上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婴还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深知节俭对于社会治理与政局稳定非常重要。晏子为齐国重臣,但其为人谦虚谨慎,绝不飞扬跋扈。他不但自己谦虚持重,且认为这是所有官员应有的一种品格,故推荐了他的御者做了大夫,因为他的御者能听从妻子的劝告,认识到了谦虚持重的可贵。
总之,晏子之所以能受到重用,离不开他的智慧与仁爱。晏子的治国之道,成为了后世治国理政的典范。他的智慧与仁爱,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