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处置损益是指企业在出售或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非流动资产时,因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而记录的会计科目。这个科目主要用来核算以下情况:
1. 当企业出售资产时,如果售价高于其账面价值,则会产生处置收益;
2. 如果售价低于其账面价值,则会产生处置损失;
3. 资产处置损益影响利润总额,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 该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例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等。
在会计处理中,资产处置损益的结转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将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记录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记录销售收入,并计算销项税;
结转净损益,如果为损失则借记“资产处置损益”,如果为净收益则贷记“资产处置损益”。
资产处置损益在利润表中的位置通常是在营业利润项目之前,具体位置可能因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政策而异。在一些情况下,资产处置损益可能与其他收益或损失一起列示在利润表中的“其他综合收益(损失)”项下。
需要注意的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可能没有资产处置损益会计科目,而是将固定资产清理的净余额结转到营业外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