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仙子的传说,存在多个版本,以下是其中一个较为经典的传说:
光武帝刘秀与牡丹仙子
传说在光武帝刘秀起义时,被王莽的上将王朗追击,逃至北郝村。刘秀疲惫不堪,饥渴交加,来到村西的弥陀寺后院寻求庇护。
寺中只有十六岁的郑颦颦,她在采摘牡丹花时,刘秀请求她帮助隐藏。颦颦情急之下将刘秀藏入牡丹丛中,并撒花以遮掩。
王朗的追兵赶到,搜寻无果,最终未能找到刘秀。
武则天与牡丹仙子
武则天登上皇位后,想要让百花在冬天盛开,于是写下诗句并命令宫女焚烧,以通知花神。
牡丹仙子拒不服从武则天的命令,最终被贬至洛阳邙山。
在洛阳,牡丹仙子与其他花仙子共同绽放,并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武则天最终欣赏牡丹仙子的傲骨,将其封为“国花”。
其他版本
牡丹仙子因不屈服于武则天的命令而被贬至洛阳,她在洛阳生根开花,成为名甲天下的花卉。
牡丹仙子在被贬后,依然保持傲骨,最终获得了“焦骨牡丹”的称号,被众花仙拥戴为“百花之王”。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牡丹仙子的形象,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牡丹花的喜爱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