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一词最早出自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文是:“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具体解释如下: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晋国大夫子犯在城濮之战前对晋文公说,如果晋国战败,由于有太行山和黄河的天然屏障,晋国不会受到太大损害。
意思:
该成语原意是指晋国地势险要,外有大河(黄河),内有高山(太行山),易守难攻。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为泛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的地区。
用法:
该成语用作定语,形容地形地势险要。
综上所述,“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用于形容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