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又称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这个节日起源于 牛郎织女的传说。
传说内容
牛郎织女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历史记载
七夕节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其中提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七夕节在汉代已经存在,并且逐渐演变成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乞巧习俗
在七夕节这一天,妇女们,特别是少女和年轻媳妇,会进行乞巧活动。她们会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这一风俗被称为“乞巧”。
乞巧的方式之一是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以此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
文化意义
七夕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除了乞巧活动外,七夕节还有拜月祈福、拜织女、吃巧果等习俗。
综上所述,乞巧节(七夕节)的来历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紧密相连,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并逐渐演变成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象征着爱情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