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产生时间与来源

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自发演变而形成的,其存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就体现了道德的存在。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人们对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等价值观念的共同认知。

法律:法律的产生时间晚于道德。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的出现,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逐渐形成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结构与表现形式

道德:道德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道德观念往往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不诉诸文字,而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法律:法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具体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法律部门等。法律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内容与要求

道德: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如道德要求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都是给人设定的义务。道德调整的范围远远大于法律,它要求人们内心善良、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

法律: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法律只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它调整的是法律认为重要的社会关系,如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等。

保障手段与实施方式

道德: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是一种内心的约束。道德的违反主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个体内心的自责。

法律:法律的保障力量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法律具有国家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在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环节中体现。

存在时代与生成方式

道德: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而法律只能在人类政治国家和社会状态中存在。在总体上,道德存续的时间比法律更为久远。

法律:法在生成上往往与国家活动相关,由权威主体主动制定认可,且由权威性力量保证,具有形式上的构建性。道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生成,不是自觉制定和程序选择的产物,不具有形式上的构建性。

表现形式与调整对象

法律: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表现在国家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外部行为,即意志的外在表现。

道德: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主要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等形式表现。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行为,而且也调整人们的思想。

体系结构与推行力量

法律: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

道德: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道德的违反主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个体内心的自责。

规范内容与发展前途

法律: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法律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

道德:道德规范的内容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道德的作用范围比法律广泛得多,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律在产生时间、来源、结构、内容、保障手段、表现形式、调整对象、体系结构、推行力量、规范内容和发展前途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尽管两者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们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有所不同。法律具有国家

上一篇上一篇:职级并行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