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传统美德包括:
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强调“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其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形成了浓烈的家庭亲情,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诚信知报:
诚信是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形成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
修己慎独:
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见利思义:
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体现了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
勤俭廉政:
中国人民历来以勤俭节约、廉明正直著称于世,形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诚实勤奋的优质品质。
笃实宽厚:
笃实指忠实专一、忠实可靠;宽厚指待人宽厚,性情温和,不刻薄。
勇毅力行:
勇敢有力,行动果断,做到知行合一。
这些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也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