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它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西周文字,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成熟的今文字或说楷书即由商代文字渐渐演变而来。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书体。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甲骨文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上一篇:派生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