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特指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根据作用效果,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
正外部性
定义: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成本。
例子:
教育:受教育的人有更好的修养和知识,使社会更好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减少犯罪率等。
研发: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可以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如更高效的药品、更环保的生产方式等。
扶贫:通过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破坏,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他:如养蜂和经营果园等,这些活动不仅对个人有益,还能为周围人提供蜂产品或美丽的自然景观。
负外部性
定义: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例子:
不遵守交通秩序:在公共休息、学习或工作场所制造噪声,影响他人的休息和学习效率。
不遵守公共卫生: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设施(如践踏花园、草地),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如过度放牧、竭泽而渔、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失衡。
其他:如某些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外部性扭曲了市场主体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导致市场无效率甚至失灵。因此,政府和其他机构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纠正这些外部性效应,以实现经济的效率和公平。例如,对负外部性征收税费,对正外部性给予补贴,以激励更多的正外部性和减少负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