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宾
参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22年的组长。
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和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
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了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
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
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优化工艺5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百余万元。
何健南
是安全管理战线上的老兵,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以十余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对工作的执着热爱和对事业精益求精的追求。
高凤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一直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
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仍坚持工作。
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条件,但他选择留在航天事业。
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助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飞向太空。
徐纪忠
坚持在改革中创新突破,积极推进东台、如东海上风电项目。
2016年东台200MW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形成技术创效500余万元。
在项目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力量。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徐立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徐立平通过自己判断下刀力道,药面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
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其中两种获得国家专利。
张冬伟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
获得多项焊接技术大赛奖项,是世界上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潘衡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维保总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9年来,练就了精湛的焊接技术本领。
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焊接技术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多项荣誉称号。
带领团队对公司关键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等进行及时返修、焊补,节约费用达千万元。
胡双钱
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参与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制造,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纪录。
顾秋亮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带领全组成员完成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部件拆装与维护。
解决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载人深潜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这些代表人物的事迹展示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和对工作的热爱与奉献,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