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皇家居所,也是中国古代最高权力中心。故宫的建筑布局沿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均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故宫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围绕,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
故宫不仅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以园林景观和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展示了明清时代中国文明的辉煌历史。故宫文化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具有独特性、丰富性、整体性以及象征性的特点,是经典文化的代表。
1925年,故宫停止作为皇宫使用,改为“故宫博物院”,向公众开放。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150余万件(套)文物,涵盖了中国从上古石器到近代晚清数千年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
综上所述,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