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国强: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如《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提到:“越王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民安国泰: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如《老子》中提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民困国贫:
人民困苦,国家贫穷。如《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到:“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百姓之悲也。”
民生国计: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如《荀子·王霸》中提到:“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
民殷国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如《汉书·食货志上》中提到:“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国富民强: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如《韩非子·定法》中提到:“是以明君之治国也,必先强其民。”
国富民丰: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如《史记·高祖本纪》中提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国富民安: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如《管子·权修》中提到:“故国有十害:一者曰臣无绳墨之正,而用其私;二者曰君不知圣恩之本,而任其情;三者曰君不审法度,而听于讼者知情;四者曰国多罪而官患民;五者曰君不上圣而下愚,不明法度,任臣以政;六者曰上失事天,下迷利民;七者曰知臣之能,而不任其官;八者曰不信士而用贱人;九者曰奸邪之臣用事;十者曰君不考绳墨而听一人之言。”
治国安民:
治理国家,安定人民。如《墨子·尚贤下》中提到:“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悌,则天下治。”
忧国忧民: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提到:“国之兴也,视民如伤;其亡也,以民为土。”
小国寡民:
国家小,人民少。如《老子》中提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误国殃民: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提到:“人怨于下而欲上者,祸败连绵而不息。”
为国为民: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如《后汉书·孔融传》中提到:“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荚仍生,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于也。”
辱国殃民: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如《左传·哀公二十五年》中提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护国佑民: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如《宋史·岳飞传》中提到:“精忠报国,满江红。”
国脉民命:
国家的动脉,人民的生命。比喻国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的根基。如《清史稿·郑燮传》中提到:“国脉民命,系于守令。”
国利民福:
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如《宋史·苏轼传》中提到:“民者,国之本也;国者,民之具也。”
国泰民安: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如《红楼梦》中提到:“国泰民安,家家乐业。”
民为邦本: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如《尚书·五子之歌》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