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
杨子的邻居在牧羊时丢失了一只羊,由于岔路多,最后未能找回。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在做事时分心,导致失败或失误。
狐假虎威: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鹬蚌相争:
一只鹬和一只蚌争斗,结果被渔翁捉住。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双方争斗,结果让第三方得利。
画蛇添足:
画蛇时多画了蛇的脚,反而弄巧成拙。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了事。
井底之蛙: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守株待兔:
宋国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于是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存着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望梅止渴:
曹操在行军途中,士兵们口渴难耐,他让士兵想象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他人。
杯弓蛇影:
乐广的朋友误把酒杯中的弓影当作小蛇,导致生病。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
一个郑国人只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买不到鞋子。这个成语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掩耳盗铃:
一个小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抱薪救火:
一个人抱着柴草去救火,结果火势反而更大。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方法不对,反而适得其反。
刻舟求剑:
一个人在船上掉了剑,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希望船停下来后能在同一位置找回剑。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非常喜欢龙,但真龙来了,他却吓得逃跑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自相矛盾:
一个人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的言行不一致。
滥竽充数: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已经在前面提到,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这些成语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含哲理,通过动物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道理,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不要因循守旧或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