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简介和文中的人物介绍
1、刘四姐——第一幕的“喜娘”,瑞珏的陪嫁女仆。
2、觉世——四房的次子,六少年。
3、当事与愿违的时,鸣凤没有放弃。她想借助“主子”的力量,去改变逼婚的事实。尽管这种求助,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鸣凤做出了实际的行动,而不是坐以待毙,任凭别人安排自己的婚事。
4、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莆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作家。
5、鸣凤——大房的侍婢。
6、觉慧——大房的三子,三少寻。
7、在这部作品中,巴金用同情与悲愤,讲述了一个经历新革命时期的封建大家庭。
8、高克定——他的五子。
9、巴金的家主要内容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10、沈氏——克定妻。
11、琴小姐——即张蕴华,高老太爷的外孙女。
12、他是《家》中觉新的原型,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像觉新一样活了下来。想到大哥的死,巴金与侄子李致谈话中,曾两次失声痛哭。
13、黄妈——大房的老女仆。
14、觉新——号明轩,大房的长子,大少爷。
15、通过朝夕相处,高觉慧和鸣凤之间产生爱慕之情,他是胆怯的,她是羞涩的。可惜,这段感情成了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因为冯乐山的介入,他要娶鸣凤做小,逼得鸣凤投湖自尽。
16、一、常棣之华,兄弟之情
17、袁成——男仆。
18、高老太爷
19、在家庭的压迫下,他们只能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个是担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做大哥的人;一个是继大哥之后、殚精竭虑撑起这个家的人。
20、《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这部小说以民国时期的四川为背景,讲述了高家的三位主人公——觉新、觉民、觉慧以及围绕着他们的许许多多人物,这些人物多以巴金先生的真实经历为基础,经过创造和重组,变为一些在文学史上异常鲜明的角色。
21、觉英——三房的长子,四少爷。
22、他要支撑一大家子的生活,他要负担两个弟弟出国留学的费用,他要放弃学业娶妻生子……他要做的太多太多,却没有什么是为自己而做。
23、年,患病的李尧林只在医院坚持了七天便离开了人世。
24、读过巴金的人应该都不会错过他的激流三部曲,而《家》是其中的首篇。
25、冯乐山——高老太爷的朋友。
26、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27、《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这本书中,介绍了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和三哥李尧林。
28、觉群——四房的长子,五少爷。
29、可这些在他选择回家妥协时,全部舍弃了。
30、李尧林是一个教育家、翻译家,他曾天津南开中学的开放教学,学生之中出了中科院院士申泮文、叶笃正,作家黄裳,剧作家黄宗江,文学家周珏良等等。
巴金家简介和文中的人物介绍
31、为了维持生计,李尧枚卖了田去做生意,却在一场大病之后,发现钱已经损失了一大半。
32、巴金的《家》主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33、我认为鸣凤刻画的最好。鸣凤作为丫头,纵然微不足道,却也散发出萤火之光。
34、《家》写的是高觉新,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三兄弟的故事。《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35、淑贞——五房的女儿,四小姐。
36、走到生命的最后,鸣凤把最后的希望留给了高觉慧,但是高觉慧没能拯救鸣凤,他们的爱情败给了门第观念,输给了现实距离。
37、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巴金本人和两位哥哥。
38、他一会儿是旧家庭暮气十足的少爷,一会儿又是弟弟们面前的新青年。
39、《家》中的觉新,觉民,最终向命运妥协了。
40、艺术特色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41、去世前,他似乎有着太多想说却没说完的话,只留下一声叹息。
42、在那个年代,李尧枚一直是优良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时,他名列第一。他喜欢化学,渴望去上海或者北京的大学读书深造,将来还想去德国留学……但是最终,这些只能成为他的美好幻想。
43、相较于钱梅芬和李瑞珏,我们从鸣凤身上,看见了反抗的勇气。身为一个不值一提的丫头,鸣凤敢于正视内心的感情,她爱高觉慧,默默付出一切,不求回报、不计生死。
44、张二——钱太太的老佃户。
45、纵然她费劲一切心思,也没能改变结果。那么,鸣凤情愿一死,也不向封建势力俯首称臣,她要以死明志,捍卫她高尚的爱情。
46、梅小姐——即钱梅芬,钱太太的女儿。
47、钱太太——同氏的堂姊。
48、在临时之前,鸣凤哀求过大太太,她没有伸出援手,这是“父为子纲”思想的作用,大太太不敢忤逆高老太爷的意见,更不会因为一个丫头,而去冒大不韪。
49、苏福——男仆。
50、最终,巴金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哥哥的支持。
51、高克安——他的四子。
52、鸣凤孤苦伶仃,自幼进入高家,在她的生活里,除了端茶倒水,就是挨骂挨打。
53、三、故事落幕,人世匆匆
54、李尧林热爱文学,有不输于巴金的才华,可是为了支撑一个即将灭亡的封建家族,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殚精竭虑了一生。
55、书中觉慧敢于同这个时代抗争,现代巴金追求自己的梦想,皆因有了两个哥哥的负重前行。
56、婉儿——四房的侍婢。
57、巴金曾说,大哥是他爱的最深的人。
58、巴金和三哥李尧林当初在大哥的支持下,一起外出求学,离开了这个旧式的大家庭,漂泊异乡寻求新的文化和思想。但在两人都接到了大哥去世的电报,在这个关乎存亡的时刻,三哥李尧林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伸手接过了这个重担。
59、故事中的觉新,承担起家族重担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作为继承人,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巴金的大哥也是如此。
60、鸣凤的死,足以见其的刚烈,她是最卑微的存在,却向大家表现出,如此决绝的力量。鸣凤作为丫头,纵然微不足道,却也散发出萤火之光。
巴金家简介和文中的人物介绍
61、高克明——他的三子。
62、大哥李尧枚,其实最早接触新文化。他经常买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阅读,并带领弟弟们热烈讨论,是弟弟们对于新文化的启蒙者。
63、巴金热衷于文学创作。
64、王氏——克安妻。
65、他生活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封建家族,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他更像一个“异类”,一个“叛逆者”,就如同《家》中觉慧的真实写照。
66、高觉慧的出现,成了鸣凤生命里的光。他帮她摘梅花,教她懂道理,以平等的姿态对待鸣凤,而不是展示出,压迫和剥削的主仆意味。
67、那时的李尧枚,因为矛盾的心理患上了精神疾病,他在发病之时将所有票据撕掉,这个家彻底走向破产。
68、因为大哥是“承重孙”。
69、大哥最后心理奔溃,死于自杀。李尧枚去世,家族败落,这一切来的猝不及防。
70、《家》的主人公为觉新、觉民、觉慧、鸣凤。
71、阵姨太——高老太爷的姨太太。
72、觉民——大房的次子,二少爷。
73、他想要学习新文化新思想,可在大环境下,却显得“格格不入”。
74、但最初,他们也有一颗改革创新的心。
75、二、觉新的无奈,觉民的妥协
76、周氏——他的大儿媳妇。
77、瑞珏——觉新妻。
78、《家》的最后,家族彻底破败,觉新、觉民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挽救回来。现实比故事更残忍,巴金的大哥三哥都付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