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其中比兴手法尤为突出。以下是对这首诗中比兴手法的详细分析:
以“树”起兴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这句诗以树为起兴,通过描绘树梢、树枝、树根的形象,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之间的血肉关系。这种比喻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以“羊羔吃奶”起兴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句诗以羊羔吃奶为起兴,喻指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通过这一生动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延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时光的回忆。
以“红旗”起兴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这句诗以红旗为起兴,上句通过描绘红旗在杨家岭高高飘扬的场景,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手法,表达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气势磅礴。
以“窗纸和窗花”起兴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这句诗以窗纸和窗花为起兴,既具有描写环境的作用,又通过娃娃们争抢拉手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这种起兴手法使诗歌在表达情感上更加充沛有力。
通过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