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第三段主要对故都的秋进行了细腻而深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都秋景的无比眷恋之情。以下是该段的赏析:
总括与细节描写
第三段开头即对故都的秋进行了总括性的描写,接着分别细致地描绘了北国的槐树、秋蝉、秋雨、果树等景物,充满了怀念和赞美之情。
作者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秋的特有韵味,表达了对故都秋景的深深喜爱。
秋与文人的关系
郁达夫在这一段中还探讨了秋与文人的关系,以及秋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他提到秋的颓废意象,这既是对秋的一种感悟,也是对文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对比与呼应
最后,作者又写回到江南的秋,并与北国的秋进行对比,与上文呼应,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怀念之情。
通过对比,作者更加突出了故都秋景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晨院感秋图
第三段被形容为一幅“晨院感秋图”,从秋味这个角度来写故都的秋。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更能表现秋味,它们是秋天的代表性景物,选择它们更有典型性。
作者从自己身边普通的事物来写对秋的感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细小的东西入手,细小的就这么有秋味,大处就更不用了说了。
历史与变迁
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如“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都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故都的沧桑感。这些“破”字给作者带来了“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情感基调
文章开头即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接着以江南的秋作比较,指出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夹着些冷雨”。
通过这些对比,作者更加突出了故都秋景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综上所述,《故都的秋》第三段通过细腻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故都秋天的各种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故都秋景的无比眷恋之情。文中不仅描绘了秋的细腻景色,还融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