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宫中文物南迁是第几集?
回答: 上新了故宫中文物南迁是第九集。 抗战时期,一万九千余箱文物在第一代故宫人的守护下,走过烽火年代,以“文物南迁”的方式使故宫文物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创造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奇迹。北京卫视播出的《上新了·故宫》第九期节目中,《甄嬛传》中的“雍正”陈建斌、《如懿传》中的“仪贵人”韩丹彤,就与我们一起追忆了那一段传奇的历史。
南京将建故宫南迁文物博物馆有啥特别之处?
5月3日消息,一列满载古董南下的火车,一条危机四伏的运送之路,一次艰辛的文物迁徙之旅。热血年代,英雄使命,以守护者的名义,踏上征途……5月2日,南京秦淮区召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会上透露,南部新城要建故宫南迁文物博物馆了!先来看看这件清宫旧藏的“南迁文物”――蓝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围图》转心瓶。外瓶镂雕山水林木,内胆描绘的是乾隆帝骑马出猎,它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如果旋转内瓶,可见大队人马如同动画一般穿行在山水林木间,转心瓶夹层上的12个牙雕人物居然还可以活动,假如用手拨弄人物,他们会在摆锤的作用下叩头、作揖,栩栩如生。故宫南迁的文物包括――书画、瓷器、铜器、铜镜、铜印、玉器无数,还有珍贵文献,如皇史�k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实录、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还有《四库全书》等各种善本、刻本,以及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罗尼经》五代刻本,国内最古老的石刻“岐阳石鼓”。来源: 南京发布
1933年故宫南迁原因?
故宫文物南迁 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的文物保护行动。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包括皇史宬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实录、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还有《四库全书》及各种善本、刻本,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罗尼经》五代刻本,国内最古老的石刻“岐阳石鼓”。 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存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宫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巴县存80箱,峨嵋县存7287箱,乐山县存9331箱。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首都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并逼近华北,有了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先例,当时的故宫博物院理事决定要南迁故宫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