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2、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3、冬季的天气你若想滑冰,就端盆往地上泼几盆水,当你穿上滑冰鞋就可以开心地滑冰了。冬天滴水成冰,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刺骨难耐,零下二三十度的东北是我国最早供暖的地区。东北人民穿皮袄,裹皮袍,戴皮帽手套,还有穿着齐膝的皮鞋,全副武装才敢出门。
4、鸡热的无精打采,蔫头耷拉脑。狗热的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蝉热的叫得更欢了。
5、农历七月份天气从最热开始降温,但却是一年中第二热月份。所以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热难耐。
6、太阳好像是在生气,瞪圆了眼睛盯着地球,把它那一肚子的火都喷到了大地上。
7、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8、这火把一向骄傲的杨树叶子也晒得低下了头;连水里的鱼都热得不敢到水面上来玩,全都躲到了水草下面去乘凉了;人热得汗一串一串地往下流,那手里的扇子则一刻也没停止过。
9、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10、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11、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12、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13、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14、“七月流火”是天气热极转凉的转折,是从最热开始转凉。
15、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16、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17、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在今陕西省彬县。豳国很早以前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那时历法尚未完善,指导农事活动要靠观星。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阿耳法星,蝎心,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凭着祖传观察经验,农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一年中最忙的秋收时节到了。
18、匆匆又是数日,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各位看官,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仅此一解,不可有二。水向低头曰流。大火向西移坠也在流啊。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天蝎座阿耳法星,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为心宿二,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望文生义,会闹笑话。
19、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20、河水冷得结了冰,青蛙冷得长冬眠。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且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夏至过后,尽管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南撤,但因为大气的热力作用,每天的温度积累使得总体温度仍然在上升,直到温度的上升幅度小于积累温度的损耗幅度,那么气温会开始下降,这情况大概会发生在八月末至九月初。例如,一日(晴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1、“八月未央”,这四个字作为一个整体的词语或者句子,并没有在古籍中出现过,谈不上什么出处.非要解释,按着字面意思,就是“八月还没有完”。按农历算,古时七八月已是如今八九月甚至十月,因而七月流火是说太阳开始失去温度,火焰流失,而八月未央是说夜晚逐渐变长,未央是慢慢长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