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围魏救赵读后感
1、在《三十六计》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欲擒故纵》,这个故事讲的是历史上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诸葛亮在多次战斗中,7次抓获孟获,又7次放了他。使孟获心悦诚服,真心归降,永不造反。诸葛亮让孟获替蜀国掌管南蛮。从此以后蜀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边疆之患。诸葛亮可以安心的挥师北伐中原。这个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与胸怀。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围魏救赵”是一种在关键时刻寻找外部助力的策略,也可以理解为“借刀杀人”的思路。它告诉我们:
3、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三十六计》,里面有许多计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4、【哲理启示】
5、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
6、这个计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敌人的盟友来削弱敌人自身的实力,达到战略上的优势。
7、围魏救赵是指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带领大军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遣以孙膑为军师的大军救助赵国的故事,孙膑根据当时的战斗情况,组织大军并非直接攻向赵国而是进攻魏国,从而在魏国回救的时候,中间埋伏击败魏军。通过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教会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一定是直接处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关联方式进行解决。
8、我最佩服借刀杀人里的曹操,他虽然很想杀祢衡,可是他担心天下人认为他不能容忍有才华的人,于是他就想借刘表的刀去杀祢衡。刘表也不是傻瓜,最后祢衡死在了黄祖的刀下。黄祖真笨,被刘表利用了还不知道。
9、这件事充分说明,解决矛盾要找到主因,避免正面冲突
10、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是指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11、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
12、我真想赞叹一下古人,竟能相处这种计策。其实,在郑成功守护台湾的过程中,他也用了声东击西将击败。要不要讲讲?好事情是这样的:1661年4月郑成功水两万五千将士夺回台湾。那时,有两条航道可以夺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有两条航道,一是南航道,那儿十分适合通行,殖民军重兵把守。北航道暗礁多,水又浅,殖民军少量兵力把守。但是涨潮时,北航道可以通行。郑成功先派出少量军队,装作从南航道进军。果然,殖民军的兵力几乎全部到了南航道。此时,北航道安安静静,敌人以为没事。就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郑成功率领军队,登上鹿耳门。接着,又从背后将赤嵌城拿下。
13、当时,赵国的危机四伏,郑国的春申君为了帮赵国摆脱外敌的侵略,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春申君派遣使者到魏国,魏国为了抵御郑国的进攻而大举出兵,趁此机会,趙國军队袭击并攻下了齐国的手中之地,从而打破了围城。春申君成功地利用了魏国和赵国之间的利益矛盾,挽救了赵国的危局。
14、书中的36计不仅仅是战争策略,更是生活智慧的体现。它教会了我如何善于观察、分析和应对各种情况,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15、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敌人分兵的时候,集中兵力对付敌人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目的。
16、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有着一段中国人无法忘怀的历史,那就是三国时期。在战国时代,各位英雄好汉为了统一中国而献身,刘备,诸葛亮,董卓,他们在路程中遭遇千难万险,又在统一的路中战胜对手。无论是胜利还是逃跑,都有一个计策。
17、"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它传达了许多哲理和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在面对困境和危险时,勇于创新和跳出固有思维方式,在变革中寻求突破。因此,“围魏救赵”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不惧怕失败,努力去实现我们的目标。谢谢点赞!
18、“围魏救赵”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是一段著名的历史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
19、围魏救赵的故事告诉我们,智谋和计谋在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善于分析,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可以在沉重的战争无情洗礼下获得胜利。同时,此故事也传达了一个合作和援助的信息。在互相帮助之下,每个团队会变得更强大,共同克服战争带来的重重困难和压力,最终取得胜利。敌人的失败,也是通过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凝聚力,并在整个过程中与盟友团结一起共同取得胜利。
20、公元前35年,魏国大元帅庞涓率数10万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国陷入了战火之中。
21、李向阳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三进山城,敌人被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撤回进攻根据地的部队。
22、”是一种智谋策略。它的含义是通过围攻敌人的盟友,迫使敌人分兵救援,从而减弱敌人的实力,为自己争取时间和机会。
23、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24、《三十六计》从中我知道了,要善于发现“无用之人”的“有用”之处。
25、《三十六计》读后感
26、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27、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经典战例。庞涓当上魏国大将军后,指挥大军围攻赵国首都邯郸,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向齐国求救,齐国大军在田忌带领下,以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但孙膑出奇谋,帅军围攻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军回师救援,孙膑在马陵道设伏,大败魏军,射杀庞涓,解了邯郸之围
28、《三十六计》是一本记录着36种计策的历史经典,与《孙子兵法》可谓是同一个东西。我曾经读过这本书,写了一篇读后感,但是我今天又翻开了它,决定要写一篇更好的。我读过《三十六计》,当然也会用《三十六计》中的计策。
29、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郸(今河北邯郸)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0、人际关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人们交往不仅仅是为了结交朋友,更多的是谋求合作、寻求机会。
三十六计的围魏救赵读后感
31、围魏救赵的道理是避实就虚,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1。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情义高于一切,友谊的价值及睦相处的重要性,给每个人带来了智慧与力量2。此外,围魏救赵还告诉我们要向其他办法,迂回实现我们的愿景;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事情之前,要充分了解以及熟悉事情,不要孤注一掷3。
32、军师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槍。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而出,国内一定只剩下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击其虚处,敌人必然放开赵国,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
33、对于弱者,我总感觉技技不如别人呀。
34、首先三十六计第一是瞒天过海,围魏救赵第二……它的意思是,当一友方深陷被敌人进攻,危难之时,拯救友方的方式不一定非要硬碰硬,可以趁着空虚去袭击敌人的大本营,这样敌人不得不撤退回去救家
35、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36、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三十六计》凝聚了中国古代兵法之精华。
37、具体来说,当我们面临一个强大的敌人时,可以选择先围攻敌人的盟友,使敌人不得不分兵去救援。
38、多尔衮是清朝顺治皇帝福林的叔叔,骁勇善战。福林登上皇位的时候刚刚6岁,还不能处理朝中事务,多尔衮便代替皇帝来处理朝政。多尔衮一直想攻取中原,很想趁这个机会建立功业。
39、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人生哲理和启发。
40、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叫《三十六计》的书,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41、在这么多计策中,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我可以讲讲某些。就拿第六计——声东击西来说吧,这时一个再好不过的胜战计,利用公布出去的消息来迷惑敌人,然后向另一个方向进军,从而在敌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来干掉敌人。这个计策我不得不说它很诡异,但是毕竟有时候要生存必须要不择手段。
42、告诉了我们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为了达到某个预定目的,如果直接去做可能会适得其反,但是你从另一个角度去做,反而会得到好的效果.如果将这一哲理灵活运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巧妙地结合一般教育方法,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这次我在对全班进行一项思想教育工作中运用了这一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43、围魏救赵成语故事中,智士孟尝高劝赵王派兵围攻魏国,引诱齐国、楚国向赵国进攻。这样,魏国疲于应付外敌的同时,又虚耗了军力。最终,赵国趁机解救被魏国围攻的邻国赵国,取得了胜利。
44、首先我们了解下围魏救赵的故事
45、《三十六记》书中介绍了六套战记,分别是:胜战记、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记。
46、既然你说的是哲理,其他我们就不讲了,就讨论哲学。这个成语充分说明了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联系的。魏攻赵,发生在邯郸,但矛盾是赵魏两国,孙膑避开了矛盾发生的地方,找到矛盾发生的主因,直接去围大梁,迫使魏王叫庞涓回军救援,解决了邯郸的危险。
47、多尔衮趁着李自成兵败的机会,李自成撤离北京城,逃往西安,不久就自杀了。于是多尔衮顺利地攻占了中原。
48、敌人见此情形,误认为诸葛亮一定在暗处设置了埋伏,不敢进攻,悄悄不攻自退,诸葛亮就用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击败了敌人!
49、在面对困难时,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
50、《三十六计》里讲了三十六个作战计谋,比如:苦肉计美人计······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空城计了。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在与对方作战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战胜敌人的故事。当时敌人带着几百万的兵力攻打诸葛亮,而诸葛亮所在的城内兵力缺乏,只有些老弱残兵,要是和对方打硬仗的话,必输无疑。
51、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善于利用各种可能性,尤其是寻找利益矛盾,寻求联盟,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52、国王想了想,也只能这样了,于是急忙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国国王接到信和财物后就派大将军田忌和军师孙膑率军赶去赵国解围,田忌随即点兵准备来日向赵国进军。
53、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虽然说是那么说,但作为理性的人们,都会理智对待每一计每一谋,不能用一走了之来让对方感觉气急败坏的感觉,学会平衡每一技之长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个性,她们对待任何身怀绝技的人们的处世态度。
54、午睡起来,在妈妈的建议下,我又捧起了《三十六计》这本书。看了“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美人计”这三计。
55、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
56、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在攻战计中的借尸还魂之死诸葛吓跑活司马。故事的内容是:诸葛亮因为长期日夜操劳,身体很不好。司马懿心想:过不了几天,诸葛亮一定会病死在军营中。到时候,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得打败蜀军了!没过多久,诸葛亮就病死在军营中。司马懿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去攻打蜀国。不料,他看见,树林中有一辆小车。车上端坐的正是传说已去世的诸葛亮。司马懿被吓得魂飞魄散,马上带兵撤退。这一招,使蜀军侥幸的逃过了一劫。
57、美人计中的董卓死的真不应该。为了貂蝉,连自己的得力干将都不顾了。最终中了王允的计,死在了吕布的戟下。男子汉应该以事业为先,不该只想着享乐!
58、它意思是指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它的造句如下:
59、《三十六计》,一本让人在社会,战争以及商业上取胜的书,用计策取胜,这才是真本事!
60、国王升朝向文武百官问计,有位大臣向国王献计:不如由主公写一封求救信,再备上金银,然后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三十六计的围魏救赵读后感
61、《三十六计》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策略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我深刻领悟到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和计谋是至关重要的。
62、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
63、今天我读了《三十六计》里的《趁火打劫》里的第二个小故事。《多尔衮攻占中原》。
64、《三十六计》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谋略内容的书是我喜欢书种的排名第二。这本书的内容有解说,有原来内容,还有类似的故事内容,里面用词恰当,还给计名分了类。《三十六计》又称《秘本兵法》,它是从前人的战斗经验,并对阴阳变化之理得出的计谋编合起来的书本,向人们介绍了在各种环境下克故或避故制胜的谋略。我深信《三十六计》这样一本经过历史大浪冲刷仍得以保存和留传、具有真知灼见的谋略之书,对青少年儿童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吸取过人智慧的滋养,做到古为今用,不断提高应变能力,适应正变得越来越激烈的当代社会
65、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经过深思熟虑,他命令大开城门,让士兵打扮成农民在城内扫地,自己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66、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如能抓住这种联系的主要结节点,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67、因此,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必须实际把握社会现实,善于从各种可能性中思考解决方案,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寻求自己的机会和发展。
68、田忌立刻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
69、围魏救赵告诉我们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
70、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71、果然,魏军得悉大梁被围,慌忙回师。
72、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73、《三十六计》里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haren、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等36个计策,每个计策都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而且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都有呢!全书一共五百八十八页。
74、这本书不仅对于军事战略有启发,也对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有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三十六计》,我相信我能更加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75、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76、围魏救赵的意思:是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77、《三十六计》是中国的十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78、如果齐国派军直奔赵国邯郸,那就是以劳待逸了。但是孙膑逆转了思维,先派军围住了魏国,等待了魏国在赵国军队回来,就是以逸待劳了,使自己的军队处于充满精力的状态,为战争胜利取得了良好的基础。这可以启发我们人生处事碰到难题,不要急躁,要静下心来,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事情,才能想出好办法。
79、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