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关键词抓取是解题的第一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读题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设置方向和考察内容。
通过读题,把握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要求解决的问题。
找关键词
显性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题目条件中比较明显,如“一共”、“几倍”、“平均值”等,读一遍题目就能发现,可以直接圈画出来。
隐性关键词:有些关键词比较难直接看出,需要反复读题或多次做题才能发现,如“直线”、“相距”、“等腰和直角”等,这类关键词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答案不唯一,需要分类讨论。
标注和简化
将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如用圆圈或下划线标出。
对于冗长的句子,可以用语文的缩句方法,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简化次要条件,使题目更简洁明了。
翻译关键词
将关键词的意思翻译成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便于列式求解。例如,“不小于”可以翻译成“≥”,“两车相距100km”可以翻译成“相遇之前相距100km及相遇之后相距100km”等。
构建数学模型
根据找到的关键词,构建数学模型,如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表示题目中的关系。
例如,在题目“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美术小组的有57人,比参加音乐小组人数的3倍少24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中,关键词“美术小组57人,比音乐小组的3倍少24人”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方程求解。
分类讨论
对于含有隐性关键词的题目,通常需要分类讨论,从不同情况入手,逐一解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抓取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关键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