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 《论语》,是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对比描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重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则心胸狭隘,患得患失。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这两句话不仅是对君子和小人性格的对比,也是孔子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君子应当追求道义,心胸开阔,包容他人;而小人则容易为利益所驱使,心胸狭隘,患得患失。这种道德标准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做人的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