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以下是一些精彩片段的摘抄及其赏析:
片段一:王冕出游小村店
```
原文:那日天色已晚,竟投了一个小村店安歇。到得店门口,只见一个老者出迎道:“客官请了!小店一贫如洗,止好粗茶淡饭,伏乞将就。”王冕也不计较,走进店里坐下。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对王冕在出游时在一个小村庄里投宿的情景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苦以及王冕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
片段二:严监生临终
```
原文: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赏析: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著名的一例,它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
片段三:范举人因母亲做佛事
```
原文:范举人因母亲做佛事,和尚被人拴了,忍耐不得,随即拿帖子向知县说了。知县差班头将和尚解放,女人那么交给美之领了家去;一班流氓带着,明日早堂发落。众人慌了,求张乡绅帖子在知县处说情,知县准了,早堂带进,骂了几句,扯一个淡,赶了出去。和尚同众人,倒在衙门口用了几十两银子。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了范举人在处理与和尚的冲突时,通过知县和乡绅的干预,最终用银子解决了问题。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们对权力的依赖。
片段四:周进在省城看贡院
```
原文: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赏析:这段文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功名的虚幻和人生的无常。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盲目追求和人们内心的无奈与苦闷。
以上片段均体现了《儒林外史》中深刻的社会讽刺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吴敬梓以独特的笔触,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示了不同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