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棵树被砍伐。” 这个句子通过使用“据统计”和具体的数字“数百万”,展示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 “这种动物的寿命一般在15到20年之间。” 这个句子使用了具体的数字“15到20年”,准确地描述了这种动物的寿命范围。
3. “这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在夏季约为28摄氏度,在冬季约为5摄氏度。” 这个句子通过使用“平均气温”和具体的温度“28摄氏度和5摄氏度”,准确地描述了这个城市的气候特点。
4. “这个产品的重量约为500克。” 这个句子使用了“约为”这个词,表达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避免了绝对的语言表述。
5. “这种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3克。” 这个句子通过使用具体的溶解度数值和单位,准确地描述了这种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能。
6.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这个句子通过使用具体的数值和单位,准确地描述了桥的宽度和路面的平坦度。
7.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这个句子中的“之一”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因为人类最顽强的敌人还有很多,如地震、海啸、龙卷风、冰雹等等。
8.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国石拱桥》 中的“在当时可算是”起限制作用,表明赵州桥的大拱只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石拱,语言讲究分寸,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9. “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松鼠》 中的“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 “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作者通过提供具体的数量“至少2500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这些句子通过使用具体的数字、限定词、比较词等方式,有效地表达了事物的特征和性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