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对内,同楚王谋划计议国家大事,以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想强取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意义深远,举的例子虽然近在眼前,但表达的道理却十分远大。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称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对这件事很担忧,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这些句子涵盖了屈原的生平、性格、作品及其政治理想等方面,是理解和分析《屈原列传》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