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许多同形歧义词,即字面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以下是一些例子:
哀嚎—哀号
瑷珲—爱辉
按语—案语
叭儿狗——巴儿狗
疤瘌——疤拉
白茬——白碴——白槎——白楂
班白——斑白——颁白
班驳——斑驳
班配——般配
版筑——板筑
版型——板型
舢板——舢舨
包谷——苞谷
孢子——胞子
褓姆——保姆
暴光——曝光
背不住——备不住
背晦——悖晦
掂斤播两——掂斤簸两
调(diào)侃儿——调(diào)坎儿
调转——掉转
掉包——调包
掉换——调换
跌宕——跌荡
跌跤——跌交
喋血——蹀血
叮咚——丁冬
丁宁——叮咛
叮当——丁当——玎珰
盯梢——钉梢
31. 难兄难弟(原义:兄弟都非常好,分不出各高低来;引申义:患难中的兄弟,多含贬义)
32. 丧家之狗(原义:有丧事人家的狗,比喻受冷遇不得志的人;引申义:丧失主人、无家可归的狗)
33. 根(植物的地下部分;代数方程式未知数的值)
34. 质量(物质含量;产品或工作的品质)
35. 算账(本义:统计计算账目;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再次和人争执较量)
36. 包袱(本义:包裹物件用的布面或外包有布的包裹;引申义:喻指精神上的负担)
37. 到和 倒(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表示让步、转折的“倒”,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如“我倒要听听”
38. 常和 长(常,较 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意义,如“经常的工作”
这些例子展示了现代汉语中同形歧义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以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