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宾语前置句是指将通常位于动词或介词之后的宾语提前至动词或介词之前,以强调宾语或调整句子的节奏和强调点。在古汉语中,这种句式较为常见,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和标志。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介词宾语前置句的情况: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这类句子中,疑问代词如“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宾语会前置。例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在否定句中,代词如“余”、“之”、“自”、“尔”等作宾语时,宾语会前置。例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可以使用“之”或“是”将宾语提前至动词之前。例如:“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介词“以”的宾语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前置,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例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前置
方位词和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会前置。例如:“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介词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句式,其目的是通过调整宾语的位置来强调或调整句子的节奏。在分析这类句子时,需要注意介词宾语的位置及其所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