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和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邓稼先这位科学家的伟大品格和卓越贡献。以下是一些好词好句的赏析:
1.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这句话突出了邓稼先在中国历史转变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蒙太奇手法逐步展现他的形象。
2.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极端。” 这句话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在性格和为人上的鲜明对比。
3.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句话赞扬了邓稼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奉献精神。
4.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中,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既表达复杂严密的意思,又显得活泼,节奏明快。
5.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句话体现了邓稼先坚定不移的性格和品质,以及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6.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了美国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年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这句话展现了邓稼先迅速的学业成就和对祖国的忠诚。
7. “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61岁。” 这句话通过邓稼先晚年的身体状况,凸显了他为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
这些句子通过精心的语言运用,如排比、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深刻地刻画了邓稼先这位科学家的形象,使读者对他的伟大品格和卓越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