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论语七则是什么?

《论语七则》是《论语》中的一段语录,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以下是七则语录的简要概述:

关于贫富与仁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们的愿望,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君子不应去享受;贫穷和低贱是人们的厌恶,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摆脱,君子也不应去追求。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君子呢?君子连片刻都不会违背仁德,即使在困顿的时候也一定坚持这样做。

关于学习与个人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能立定人生目标,四十岁不再迷茫,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能听从别人的意见而不感到不顺耳,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界限。

关于简朴生活与内心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简单的食物,喝清水,弯曲胳膊做枕头睡觉,也能在其中找到快乐。不义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关于衣着与自尊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穿着狐皮袍子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耻,这是因为他胸怀宽广。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不够好呢?子路一直铭记这句话。孔子说,这只是普通的行为,哪里值得称赞呢?

关于仁德与做事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孔子说,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先让工具锋利。居住在这个国家,要侍奉贤明的大夫,和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关于孝悌与学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诚信,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在实践这些行为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力量,就应该去学习文献。

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评价

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

译文:有人问,如果一个乡人都喜欢他,那怎么样?孔子说,那还不够。到了七十岁,天理在我心中,我在天理之中,我与天理同在,我与天理合一。

这些语录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人生观以及教育观,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仁德的价值

上一篇上一篇:论语六则告诉我们读书要干嘛?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