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人先立德”的诗词,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句诗表达了立德之道的精神,即要像阳春一样广布德泽,让万物生光辉;要像葵花一样朝露待日晞,坚持不懈地追求德行的完善。
宋代诗人陆游的“立身以立学为本,兴邦以兴教为先”。这句诗强调了立身和立学的重要性,认为立德是兴邦和兴教的前提。
唐代诗人李白的“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和 “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李白在诗中强调了立德的重要性和价值,认为立德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大小,而在于内心的清真和真诚。
南北朝诗人范晔在《后汉书·黄琼传》中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虽然并非直接讲述立德,但表达了名实相符的重要性,隐含了立德应该内外兼修,名实相符的思想。
宋代诗人陆机的“立德齐今古,资仁一毁誉。”和 “其次崇真功,立言与立德。”。陆机在诗中强调了立德的重要性和与言行的关系,认为立德是古今皆重的,而崇真功和立言立德是相辅相成的。
宋代诗人曹勋的“立德尤高似立言,常嗟此语欠精论。”。曹勋认为立德比立言更为重要,但同时也感叹这一说法尚需精妙的论述。
宋代诗人刘克庄的“立德齐古今,藏书教子孙,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刘克庄在诗中强调了立德的重要性,并认为通过藏书、教育和忠厚可以传承家风,诗书可以济世,体现了立德对家庭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这些诗句都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和贡献,以此来实现立德之道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诗句中的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立德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