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生平
1、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2、《传习录》是王阳明心学之经典,王门之圣书。心学主张有为,以知行合一之说让人放下空想在实践中磨炼,又用良知为行动掌舵,成为修身的最好指引,而“诚意”不啻为其中要旨。
3、桂萼还怂恿皇帝召开专门的会议处置王阳明以及他的学说。桂萼污蔑阳明心学背离朱熹等圣人的学说,自高自大。
4、一直到十一月十一日王阳明下葬,每天前来祭奠、凭吊的人络绎不绝。王阳明最终又回归到古越,在亲朋好友的注视下,最终入土为安。
5、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6、王门弟子们也经常不顾朝廷的禁止,聚集在一起相互激励、探讨心学。学生们编写的关于王阳明的书籍也一再刻印发行。
7、王阳明广西平叛功德圆满,因公殉职,客死他乡。
8、本书语言简洁流畅,说理清晰透辟,资料翔实缜密,值得一读。
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0、王阳明是半圣
11、虽无法解决认识冲突的问题,但为个人自觉自省、实事求是、发奋图强指出了光明大道,对当下思虑过多、选择过剩却困于行动的我们是最好的一剂良药。
12、王阳明全集主要讲他的成为圣贤之路的不平凡一生,及和他学生对话的《传习录》
13、《教条示龙场诸生》
14、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15、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叶,在那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学术萎缩的时代,他怀着成为圣贤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功绩和学说。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心是理,知行合一,带来良知。
16、对于王阳明,有一些学者将他视为圣人,赞赏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贡献,认为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17、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教育。
18、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19、是圣人。在众多优秀人才中,能够脱颖而出,被世人赞誉为中华五千年上下的“两个半圣人”的有他们三位。
20、《传习录》等。
21、王阳明先生没有系统的著作,现在流传的主要是几篇文章、书信、诗作,以及与弟子的谈话等,主要收录在《传习录》《王阳明全集》中。
22、另一位是“晚清三杰”之一,被人称为“半圣大儒”的曾国藩,第三位则是明朝心学的主要代表王阳明。
23、明世宗嘉靖皇帝听信谗言,不仅剥夺了王阳明“新建伯”的爵位,不准世袭。还彻底否定了阳明心学,称之为“伪学”“邪说”。
24、王阳明的著作主要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等代表作品。《大学问》一书,是王守仁(王阳明)的纲领哲学着作,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
25、虽然遭到朝廷打压遏制,弟子们从未停止传播王阳明的学说,他们在杭州城南十里的天真山建了一座书院,特意宣传心学。
26、王阳明主要思想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