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造句
1、出场: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六:“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2、安分守己意思是指规矩老实,守本分,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出自宋·袁文《翁牖闲评》。
3、要在人间扬正气,不给百姓留骂名。
4、在现代汉语中,“分”字也可用于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5、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安于命定的本分,只做自己分内做的事情。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劳动女性,她勤劳,善良。
6、原指安于命定的本分或安于现状。
7、宋.袁文《瓮牖闲评.卷八》真宗欲幸孔子庙,谓于前一日先往庙中省视馔具,因询其事务,以备明日顾问,其用意政相类也。
8、官大品高,心系百姓安危冷暖,为尊情浓,体察民众酸甜苦辣。
9、【举例造句】: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10、拼音:ānfènshǒujǐ
11、旧社会,贫苦百姓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
12、安善良民:让百姓过上安分守己的日子。
13、释义:指规矩、本分,不做违规、违纪、违法之事。分(fèn):本分。
14、奉公守法:形容做事规矩。
15、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16、造句: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奉公守法,毫无例外。
17、分:指本分;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安于本分,保守住自己的节操。
18、现多指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19、可以这样造句
20、建立办学校一心为师生,真诚为百姓。
21、造句:但从此以后,希望你们回家各安生业,尊纪守法,都做安善良民。
22、从政不忘百姓,掌权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为人不忘自重。
23、【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24、反义词: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原因解释)
25、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
26、翻译:如今说起富贵人家,都十分本分规矩,不惹事端。
27、安分守己的意思是安于命定的本分,只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得出结论)
28、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29、分,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fēn,fè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说文解字》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甫文切。“分”字的基本含义为区划开,如:分开;引申指“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如:分发。
30、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造句
31、就是守规矩,本本分分,坚持原则,态度端正等意思。咱们国家人口较多,各地对此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河南豫东农村地区,就是指某个人很本分,诚实,实在,耐劳,不是个招惹是非的人。
32、【成语】:安分守己【近义词】: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反义词】: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拼音】:ānfènshǒujǐ【解释】: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举例造句】: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为人规矩老实
33、近义词:循规蹈矩
34、旧社会贪官污吏横行,老百姓苦不堪言。
35、意思是安逸善良的好人民。
36、成语出处:北宋·袁文《翁牖闲评》:“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内容延伸)
37、现在的中国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38、干部应该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
39、【解释】: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40、例句:老李是个奉公守法的安善良民,二十年来一直安分守己。我们都是安善良民,处处遵规守纪。
41、官大平高心系百姓,安危冷暖为尊情浓,体察民众酸甜苦辣,
42、安分守己的意思:也作:安分守常、安常守分。分:指本分;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安于本分,保守住自己的节操。形容安守本分,规矩老实。例句,老王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从来没有做过亏心事。
43、中文名:安分守己
44、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要安分守己,守遵纪守法。
45、那些豪门子弟总是想欺负平民百姓。